刘思伟:中印关系应该回归理性,情绪管理很重要

2021-05-11 14:59:3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成都世通研究院

编者按:文章原载6月9日《中国网》 

作者:刘思伟 成都世通研究院研究员


成都世通研究院


2020年是中印建交70周年,两国于去年年底就安排了70场庆祝活动。但疫情似乎改变了两国关系互动的方向。诸多欢庆活动因疫情而暂停。不仅如此,近来中印边境又传来不好的消息。尽管边境摩擦事件已不是新鲜事,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等新因素给两国的危机管理增加了难度。众所周知,影响两国互动关系的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还有诸多非物质因素,包括战略思维方式差异、心理环境、互动过程中各种情绪等。后者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超过前者。目前来看此次边境对峙危机应该不太可能失控而发展成为更大的冲突,但它给双边关系带来的消极情绪可能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整体双边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有效管控,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当前边境问题的复杂性和难解性。


中印双方在拉达克地区的边境对峙事件已持续一个月,这次危机很容易让人们想起2017年那场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洞朗危机。据悉,这次对峙事件的起因是印方在争议地区修建基础设施。尽管目前来看这场危机的严重程度可能要低于洞朗危机,至少两国在外交层面的处理方式要更加冷静。但这次危机发生在疫情期间,给危机管控增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包括疫情带给人们的恐惧心理、诸多常规交流沟通渠道受阻以及第三因素干扰等。正因如此,当前危机也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尽管两国官方没有表露出过于消极或悲观的情绪,但这种情绪在两国媒界,甚至包括智库界已经蔓延开。例如,近来印度媒体就出现了不少“中国入侵论”、“中国挑衅论”,更是增加了两国互动中“消极气氛”。显然这种消极情绪不利于当前危机的解决,甚至可能诱发双方安全困境进入严重的敌意螺旋上升模式,增加决策者误判形势的风险。


因此,情绪管理应当被中印双方列为当前危机管控的优先议题。众所周知,洞朗危机后中印开启了两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而它在疏导两国的负面情绪方面就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武汉峰会期间两国没有签署任何协议,也没有发布任何联合声明,但领导人会晤本身就向外界发出了积极信号。目前来看,疫情很可能使得双方无法在短期内启用这一会晤机制。庆幸的是,两国已经开启了中将级别的会谈,它对缓解双方紧张情绪有一定作用。但两国并未公布这次会谈的结果,预计它可能很难完成彻底化解危机的任务,也很难完全扭转当前中印关系的消极气氛。对此,两国有必要开拓更多的新渠道和新方式来做好危机中以及危机后的情绪管理工作,包括建立有效的信息传播新渠道,做好传播沟通工作。另外,也可考虑将高层领导人的“云会议”列入政策备选项。


值得强调的是,情绪管理不应仅用于双方的危机处理,它还应该作为长期项目被提上两国议程。除了消极情绪需要被管理外,过于乐观的情绪也同样值得警惕。因为过于乐观的情绪容易产生“虚幻的友谊”,而一旦这种“虚幻的友谊”经不起现实考验就可能让双方产生心理落差和不安全感,从而加大信任危机,甚至做出损害双边关系的举动。


近年来来中印关系经历了起起伏伏,这说明了中印关系具有复杂性和脆弱性。双方保持理性,避免情绪化思维是确保两国关系不偏离正确轨道的前提。


一方面,双方有必要承认两国之间的利益分歧是真实存在,尤其是在边境问题上。由于边境问题涉及双方的核心利益,短期内得不到解决是很正常的。而且可以肯定是,即便这次危机能够化解,双方在边境地区的摩擦事件还会经常发生。对此,两国应该创建更加完善的危机管控机制以便应对未来的各种风险与挑战。另一方面,双方也应该意识到两国存在共同利益。例如,面对流行病、气候变暖、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等生存困境的挑战,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所有利益攸关者都有共同的命运,应该共同应对。



图文编辑:龙燕宇 张叶


END


成都世通研究院

成都世通研究院

扫码关注我们

成都世通研究院



电话咨询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