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2024-01-02 14:37:08 ciwa

来源:光明日报


成都世通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光明日报理论部与学术月刊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已连续开展二十余年。归纳、总结和梳理年度学术热点,既是对一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系统回顾,也是对现实焦点问题、深层理论问题的关注和聚焦,有助于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智力支持。202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经过学界推荐、文献调研、专家研讨评议等程序,现已评选出来。今予公布,以飨读者。


热点1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入选理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了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2023年度,学术理论界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行了深入研讨。1.深入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探讨其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2.围绕“第二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巩固文化主体性”等重要理论命题开展研究,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3.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重要实践议题,探讨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路径。4.从中华文明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宽广视野出发,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文化主体性与文明多样性、文明交流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专家点评: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深刻学理内涵。2023年度,学术理论界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1.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过程的研究。通过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就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党中央召开的会议、作出的决策部署,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过程。2.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基本线索的研究。认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线索。3.对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研究。认为新的文化生命体在内容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把外来文化的合理因素本土化。4.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研究。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成的,是对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升华,并借鉴和吸收了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5.对新的文化使命的研究。探讨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方法路径。面向未来,推动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向纵深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两个结合”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关系等议题的研究。

(点评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耕)

热点2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入选理由: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2023年度,学术理论界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了研究。1.何谓“自主的知识体系”。认为自主的知识体系应内生于本国历史文化、社会实践和认识过程之中,体现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价值体系、概念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等。2.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必要性。认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回答当代中国和世界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应有之义,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反思和批判西方知识体系文化霸权的必然要求。3.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路径。认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扎根中国本土实践和历史文化传统,秉持问题意识,遵循知识的演进规律和知识体系的生长规律,不断创新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

专家点评:2023年度,学术理论界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掀起研究热潮。一方面,在理解“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内涵方面形成了高度共识,认为其首要之义在于“中国自主”,即立足中国、观照中国、扎根中国,坚持中国问题导向,回应和解决中国问题;另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均开展了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微观和实证研究,积极提出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原则和路径,并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关系、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内在关系等进行广泛研究。当然,学术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许多方面仍有待深入探索,今后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在中国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联动中,科学把握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基本原则、科学方法和实践进路。2.在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处理好“中国自主”与“借鉴外来”的关系问题。3.结合各具体学科或领域的特点,提炼标识性概念,总结原创性学术命题、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和学术话语。4.把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提出更为具体有效的建设方案。

(点评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院教授郝立新)

热点3 “三大全球倡议”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

入选理由: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一重大倡议,与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2022年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共同构成“三大全球倡议”,是对“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的中国回应。2023年恰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此时间节点,学术理论界围绕“三大全球倡议”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1.“三大全球倡议”的学理价值。“三大全球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不断丰富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指引,彰显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共走现代化之路的信心和决心。2.“三大全球倡议”的实践路径。学者们围绕减贫、粮食安全、全球卫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