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通国际政治风险周报-2022年第5期
本期导读 ❖ 企业思考:全球化终结的信号 ❖ 几内亚湾安全形势复杂 ❖ 印太经济框架的产业链供应链转移风险 ❖ 企业思考:全球化终结的信号 4月底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和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分别向大西洋理事会和彼得森研究所发表讲话,两人都谈到了一件已经很明显的事情。不断加剧的地缘战略紧张局势和日益动荡的安全环境正在使二战后的全球贸易体系变得过时。人们需要新的方法来充分应对当今的世界而不是75年前的世界。建立单一、深度整合的全球贸易体系的理想——如贸易和关税总协定(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WTO)——似乎不再现实了。 二十年来,旧体系已经逐渐崩溃。部分原因是中国史无前例的崛起,以及部分经济体的国家主导资本主义模式所带来的压力以及对贸易利益和社会问题的权衡和重新审视。而乌克兰危机又进一步给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额外的、潜在的破坏性打击。 耶伦说道:“我们需要使建立贸易一体化的多边方法现代化。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实现自由但安全的贸易。” 在她看来,“将经济问题与包括国家安全在内的更广泛的国家利益考虑分开,将越来越困难”。应该与“我们知道可以依赖的国家”进行贸易。 这一战略被称为“友岸”,她解释为:“(拥有)一群强烈遵守一套关于如何在全球经济中运作以及如何管理全球经济体系的规范和价值观的国家。而我们需要加深与这些伙伴的联系,共同合作,确保我们能够供应所需要的关键材料。” 拉加德则在演讲中进一步提出:“俄乌战争可能证明对欧洲和其他地区也是一个转折点,它使得供应商国家所属的联盟变得更加重要。国际公司仍将面临着在成本最低的地方组织生产的强烈动机,但地缘政治的需要可能会限制他们这样做的(地域)范围。” 这些言论非同寻常,耶伦和拉加德曾经都是典型的华盛顿和布鲁塞尔的“实力派”。在令人印象深刻的四十年职业生涯中,两人都证明自己是坚定的多边主义者和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 欧盟正在积极行动,准备与印度缔结贸易协定,以对冲印度对俄罗斯的依赖,并将其更紧密地纳入欧盟的“朋友圈”。同时,在东亚,日本首相设立了一个新的内阁职位——经济安全大臣,这是对耶伦和拉加德所描述的贸易和安全考虑之间日益重要的联系的明确承认。新成立的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US-EU 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TTC)表面上是为了促进跨大西洋合作,解决与供应链复原力、技术安全和贸易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实际问题,未明说但明显的目标似乎是将北大西洋伙伴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加强他们对抗中国和俄罗斯的综合能力。 分析 企业需要觉醒、改变和面向未来 正在进行的这种转型应该对中国跨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在规划他们的全球战略时,国际化公司一直是主要关注经济效率和追求更大的利润率。曾经支持全球化和支持自由贸易的理念在许多市场上根深蒂固,高管们可以安全地从许多全球贸易政策辩论和国家地缘战略的演算中脱离出来。 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国际政治风险评估现在将更频繁地进入(企业)董事会的讨论。关于未来对外投资或在某一特定市场建立生产企业的计划,不能再仅仅根据过往模型和电子表格来决定。正如拉加德所提到的,更广泛的地缘政治背景和不断变化的供应链安全和贸易政策现在必须被纳入企业的决策范围。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混乱。 世通研究院推出《逆全球化世界的投资风险评估》,全文4500字左右,欢迎相关企业关注。 ❖ 几内亚湾安全形势复杂 5月26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发布信息:为践行习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加强与几内亚湾周边国家军队的海上安全合作,中国军队于5月24日举办几内亚湾安全形势专题视频研讨会。 此次会议主题为“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几内亚湾海上安全”。海军司令员董军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几内亚湾周边国家海军、海岸警卫队领导及有关地区组织负责人参加。与会代表围绕“几内亚湾海上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几内亚湾安全发展:海上力量的作用与行动”“中非海上安全合作新愿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近年来几内亚湾安全形势堪忧,据加纳媒体引述多国海事协调中心(MMCC)2020年度报告,2020年几内亚湾共发生139起海盗事件,较上年增加了0.8%,涵盖几内亚湾95%的区域。根据国际海事局的报告,2021年5月共发生了23起海盗劫持事件,其原因可被归咎于新冠疫情带来的高失业率等经济低迷和当地政府的管理不利。据统计,几内亚湾每天的货船、渔船和油轮多达1500艘,海盗事件的发生给几内亚沿岸国家带来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同时,5月18日据外交部领事司微信公众号“领事直通车”消息,当前,几内亚安全局势存在一定复杂性,治安事件时有发生。 分析 几内亚是我国铝土进口的第一来源国,巨型的西芒杜铁矿开采计划,也是中国在几内亚重点重视的核心项目,不久前几内亚发生了政变,对中国投资的影响尚在评估之中。同时几内亚湾也是我国与西非国家贸易的主要海上通道,这就是这次视频会议召开的原因。国家不单单有主权线,也有利益线。但是我国对外企业本身也需要及时做好风险评估和预案准备。 世通研究院专家团队推出的《西非安保与瓦格纳集团合作》,全篇约3800字,欢迎相关企业关注。 ❖ 印太经济框架的产业链供应链转移风险 美国总统拜登本周访问日韩,并力推、启动印太经济框架。从公开报道来看,“印太经济框架”目前还没有公布具体方案,只设定了四大类别:公平和适应性强的贸易、弹性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和减少碳排放、税务和反腐败。其中在公平和适应性强的贸易方面,又设置了劳动力、环境和气候变化、数字经济、农业、监管透明度、竞争规则和贸易通畅性七个子领域。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明昊说,虽然美国围绕印太经济方面提出了总体性的原则和目标,但在不同议题领域,参与的国家、谈判推进的速度和策略、执行的力度都不同 但是这是一个美国不开放市场、不促进市场准入的总统行政令,18个月后才有正式结果。印太经济框架由覆盖不同议题的多个模块组成,签署国无需加入所有模块,但必须同意所加入模块的所有条件。这实际上就是由美国制作“菜单”,各国来“点菜”,以价值观和规则为核心,建立独立于中国的关键供应链体系,这是主要风险。 如果按照印太经济框架的逻辑,未来中国在经济安全环境方面将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可能面临以过高环保和劳工标准衡量,受到更多“妖魔化”或污名化的挑战;另一方面,西方以半导体为核心的关键供应链体系将对中国形成越来越多的挤压,这可能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冲击,造成更多的“卡脖子”难题。赵明昊也表示,当前中国的内部压力和外部环境,和当年奥巴马政府推动TPP时已经大不相同。因此,不能忽视印太经济框架带来的挑战。面对冲击,中国唯有进一步深化国内改革,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实,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才能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大国经济竞争。 分析 IPEF的几项内容中,主要以经济上抗衡中国为主轴,具体以服务美国利益为优先,要求其他国家为对抗中国在经济上对美国进行诸多配合,对于框架内其他国家关注的关税下调并未涉及。关税下调具有重要的意义,意味着成员国之间在开放市场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也有利于成员国之间各自形成产业优势,因而进一步提高竞争力。IPEF并未包括关税下调,意味着美国并不打算对框架内其他国家进一步开放市场。作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的美国,并不打算开放其市场,当然是其“美国优先”的具体体现。但站在框架内国家来看,这就意味着IPEF除了自己牺牲本国利益以对抗中国之外,并无实质性利益。因而相对于RCEP, IPEF对于框架内国家而言并没有什么大的吸引力,但是最主要的是对三链即中国和世界贸易中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风险重组,这是我国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世通研究院专家团队推出《印太经济框架下的中国企业应对》一文,全文约4500字,欢迎相关企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