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归】容闳:首倡公派留学的中国留学第一人

2024-03-01 09:47:39 ciwa

内容转载自全球化智库(CCG)网站文章。


摘要:容闳,中国近代留学事业的真正开创者,中国公派留学倡导人,中国留学第一人,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毕业后获文学学士学位,1876年又获法学博士学位,著有《西学东渐记》一书。为了纪念这位中美教育交流的先驱,耶鲁将容闳的画像放在了耶鲁名人堂中,以供人瞻仰。


成都世通研究院


容闳,1828年生于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耶鲁大学毕业后,容闳觉得“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之境”,故放弃了留在美国工作的机会,决定回国报效国家。1854年冬,容闳回到了阔别多年、战乱频仍、贫穷落后的祖国。容闳不仅带回了一张耶鲁大学的毕业文凭,还带回了一个对中国几代青年的命运和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梦想。


回国后,为谋生容闳做过几种职业,后来到上海宝顺洋行经营丝茶生意。1860年,容闳乘坐“无锡快”快艇离开上海,对于此行的目的,容闳后来提到说,“我此行的目的,是要观察一下太平军是什么性质,看看他们能否建立一个新政府”。容闳到南京的第二天被邀请去见洪仁玕。他向洪仁玕提了七条建议,其中就包括设立学校和派人留学。容闳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到达“天京”的第36天,容闳为了官印及天国“义”字四等爵的委任书再次走进洪仁玕的府邸。在谢绝了太平天国“共举大业”的美意之后,容闳于第二天早上离开了南京,与他离开一起消逝的还有寄托在这里的“天国”梦想。


南京归来之后,容闳专心经营茶叶生意,三年后,他的生意日渐兴隆。此时,容闳意外地收到友人张斯桂的来信。信中张斯桂说,他是受曾国藩之托写信来请容闳到安庆相会。1863年9月,容闳自九江乘船到安庆。曾国藩有感于时局的变化萌生了“师夷智以造船制炮”想法,他请容闳前来就是想就建立机械厂制造来复枪一事咨询容闳的意见。容闳对曾国藩说,当务之急是应该先建立“制造机器之机器”的工厂,立一切制造厂的基础,而不是急于建立生产具体武器的工厂。曾国藩对容闳意见大加赞赏,并命他筹办此事。因此,容闳负责建立了中国近代最大的官办新式早用公司——江南制造局。


几经波折,容闳的教育计划在心中已经蕴藏了15年之久,他依然在等待机会的到来。容闳在帮曾国藩督办洋务期间,结识了洋务派官员丁日昌,并多次跟他谈起自己的教育计划。1870年夏天,容闳又向丁日昌提出自己的“留美幼童”教育计划,并督促他向曾国藩进言。当计划获得曾国藩首肯之时,容闳兴奋得一夜未眠。之后,曾国藩和李鸿章联名上奏并获清廷批准,一年后,容闳的教育计划终于得以进入实施阶段。


1872年夏,容闳组织第一批幼童30人赴美,正式拉开中国留学史的大幕。容闳的本意是每年都要派一些学生留美,至少坚持百年,如此一来,就能培养一批高端人才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而用。然而,受当时的社会观念所限,官员不愿送自家孩子出去,民间也有关于西洋种种不祥的传说,因此,招收学生非常困难。容闳只好一方面去港英政府所设的学校中招收学生,另一方面回老家动员乡亲。由此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1872—1875年整个“幼童留学”计划实施期间,4批共派出120名学生,其中40名为容闳的同乡,即香山县人。


清政府派幼童留美的打算是,在政治和思想方面保持封建文化传统特性,同时在此前提下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但这是不可能的。幼童们在美国接受的是西式教育,过的是美式生活,思维很容易“美国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幼童的西化倾向渐渐显现,他们开始不愿穿中式服装,经常是一身美式打扮,不少幼童索性把辫子剪掉,需要见清廷官员时再弄一根假辫子。但在清朝,辫子已经从简单的装束问题上升为是否忠于清廷的政治问题。清王朝需要的只是洋人的“机艺”,而留学生却正在失去中国的“道统”。这一变化令清朝官员大为震怒,他们开始向朝廷奏报容闳的“劣迹”,指责容闳失职、纵容学生。他们相信,即便将来这些孩子学成归国,也是“有害国家”的。


1881年6月,奕上《奏请撤回留美肄业学生折》,凑请撤回留美学生。两个月后,留美学生分三批开始撤回,进行了近10年的留学计划就此终结。容闳“藉西方文明之学术以改良东方之文化”的教育梦想也随之幻灭。一年后,深受打击的容闳取道上海去美国,此后13年未再踏上中国的国土。


留美幼童计划横遭摧残,容闳的情绪越来越差。1886年,其妻玛丽逝世,陷入更大痛苦的容闳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新故,幽居亦见过。


虽然遭此双重打击,容闳还是没有放弃他的教育梦想。1895年,容闳再次回国呼吁政治改革,并积极参加维新派的活动。戊戌变法失败后,容闳在逃亡日本的途中遇到了孙中山。这次偶遇让容闳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主张改良转向支持革命、拥护共和。


1902年,被清廷通缉的容闳打算回美国。当时,容闳已74岁,深知此去再无回国的可能。故容闳在临行前回到故乡南屏,为列祖列宗上香、叩别父母坟茔之后,怆然离去。


1912年,84岁的容闳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住处去世,他再也没能回过自己日夜思念的祖国。容闳去世时,美国《纽约时报》评价他说:“他从头到脚,身上的每一根神经纤维都是爱国的……”


容闳以留学为核心的教育兴国计划,虽然失败了,却开了中国教育制度近代化的先河,更可看作是后来“教育救国”思潮的先导。虽然留美幼童被提前撤回,容闳的教育兴国计划中途夭折,但这毕竟在“夷夏之大防”的森严壁垒中撕开了一个缺口。首倡幼童留美计划的容闳居功甚伟。

电话咨询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QQ客服